爱去小说网

第57章 “泰山樟”究名 (第1/2页)

天才一秒记住【爱去小说网】地址:www.pchaber.net

七点半钟的样子,江村的冬夜,已很安静。虽有上弦月升在半空,但江水黑黑的看不清楚,山野无人,冰冷的寒风从江面吹来,呼呼作声。

由于秦时月事先问清了方位,又借着月色,故能直奔目的地。在渡船时,他用布将马蹄包了。到了北岸,他先是看了两处尚书墓。

一处很普通,未见异象。另一处位于离江边半里地的一座小山上,甚是宏伟。甬道自山脚而上,两边立着石仲翁,墓前趴着石羊、石马。

这是荒僻山地,又值寒夜,氛围不是一般的阴森,可这秦时月也是艺高人胆大,又兼喝了酒,正是豪气干云之时,心里岂有一个“怕”字?竟然将夜晚的踏山巡墓当作游玩风景名胜一般。

时月奔走间,又想到了泰山樟。

他第一次从那里过渡去鱼桥埠时,曾经问过金不换,这泰山樟名字的由来,不换讲不出来。可现在,他倒突然想起小时候爷爷跟他讲的,说有的墓不叫墓,而叫“樟”。

为何?只为古代帝王将相等显赫的墓葬,规模十分宏大,都有守墓人。

这些守墓人初时年轻,及长,就会娶妻生子,有了家眷。在一地居住年代久了,自然子孙绵延,房屋也越造越多,形成村庄。

村庄得有名字,直呼“某某墓”自然不雅,也会暴露自家的身份、地位及来历,而墓地多植樟,自然就以“某某樟”指称。

于是,倒过来理解,从“某某樟”之类的称呼里,往往可以窥见居民的来龙去脉。

即是说,“泰山樟”很可能就是“泰山墓”。

自鱼桥埠回来,秦时月觉得云龙江与方腊起义及梁山好汉的渊源很深,故回去后又仔细阅读了《水浒传》后七回。

《水浒传》他小学里就看过。后来军校里找不到多少闲书,便又看了一遍。前两次看,都是奔着故事情节去的,一目十行。这次看后七回,则完全不一样,是研读,读得极为仔细。

幼时读《水浒传》,还以为宋江、方腊只是小说里的人物。及长,方知实有其人。后游杭州西湖,感觉更加真切。武松墓就在三台山路,鲁智深还是在六和寺出家圆寂的。

如此看来,《水浒传》中的人物,多半都有真人作依托。即使那108将不完全属实,但其中的代表人物,应该都实有其人。

有人说,生活远比小说精彩。这实有道理。为何?小说的作者只有一个两个若干个,生活的作者却是千千万万个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新书推荐

玄奇三国 大秦女皇的骑砍之路 大明:朱雄的崛起与征途 月魈【仙侠NP】 盛唐最强太子 三国:徐骁镇守小沛,刘备退避 暮年修仙的我长生不死